卷 三 · 滦 阳 消 夏 录 三(第15/21页)


注释
目成:眉来眼去,以目传情。
面頳(chēnɡ):脸红。頳,同“赪”,红色。
碌碡(liù zhou):碾压用的农具。大多是石头的,总体类似圆柱体,中间略大,两端略小,宜于绕着一个中心旋转。
罗刹(chà):佛教中指吃人的恶鬼。
靛(diàn):蓝色和紫色混合成的颜色。
睒睒(shǎn):光亮闪烁的样子。
译文
年轻的奴仆魏藻,性格放荡轻佻,喜欢偷看妇女。有一天,他在村外碰到一个少女,似曾相识但不知道她的姓名地址。言语挑逗她,少女不说话,但眼波脉脉含情,径直朝西走了。魏藻正注视着她,少女又回过头来像是招呼他。魏藻便跟着她走。渐渐靠近了,少女红着脸,低声说:“来往的人多,叫人看见会猜疑。你离开我半里地跟着我走,等到了家,我在墙外的车棚里等你。记住,枣树下拴着一头牛,旁边有个碌碡的那家就是了。”之后,魏藻越走越远,傍晚时快到李家洼了,距离自己家已有三十里路。下了一夜的雨,天气刚晴,泥浆没过小腿,脚趾也又肿又痛。魏藻远远地望见少女进了车棚,正暗自高兴,急奔过去。少女背着他站着,忽然转过头来,一副罗刹鬼模样,牙如锯齿手像铁钩,脸色青紫,眼睛闪闪发亮像是灯一样。魏藻吓得回身便逃,罗刹鬼在后面紧追。狂奔了二十多里,到了相国庄,已将近晚上九点了。魏藻还认得岳父家门,急急敲个不停。门刚闪开一条缝,他突然冲进去,撞倒了一个少妇,他也跟着扑倒了。几个妇人怒气冲冲乱骂着,各人拿着一根捣衣棒乱捶他的大腿。魏藻喘不上气说不出话,只是喊“我我”。不一会儿,一个老太太拿灯出来,才知道是女婿,大家又惊又笑。第二天,用牛车送魏藻回家,魏藻卧床养伤将近两个多月。而魏藻来来去去见罗刹鬼那天,其他人只看见他自己来来去去,并没有看到罗刹,也没有看到少女。难道是他以邪招邪,狐鬼趁机耍弄他么?先兄晴湖说:“魏藻从此再不敢寻花问柳,路上遇到妇女也必定低着头走过去。把上面这件事看作是神灵的惩罚,也可以。”

去余家十馀里,有瞽者姓卫。戊午除夕
,遍诣常呼弹唱家辞岁,各与以食物,自负以归。半途,失足堕枯井中。既在旷野僻径,又家家守岁,路无行人,呼号嗌干
,无应者。幸井底气温,又有饼饵可食,渴甚,则咀水果,竟数日不死。会屠者王以胜驱豕归,距井犹半里许,忽绳断豕逸,狂奔野田中,亦失足堕井。持钩出豕,乃见瞽者,已气息仅属矣。井不当屠者所行路,殆若或使之也。先兄晴湖问以井中情状,瞽者曰:“是时万念皆空,心已如死,惟念老母卧病,待瞽子以养。今并瞽子亦不得,计此时恐已饿莩
,觉酸彻肝脾,不可忍耳。”先兄曰:“非此一念,王以胜所驱豕必不断绳。”
注释
瞽(ɡǔ):瞎。
戊午:乾隆三年(1738)。
嗌(yì):咽喉。
饿莩(piǎo):亦作“饿殍”,饿死的人。
译文
离我家十多里地,有个瞎子姓卫。乾隆戊午年除夕,他走遍经常叫他弹唱的人家辞岁,各家都给了他食物,他自己背着回来。走到半路,他失足掉到了一口枯井里。因为是在空旷的野地里,路径偏僻,又家家都在守岁,路上没有行人,他大声呼叫喊干了嗓子,也没有人应。幸好井底温暖,又有糕饼可以吃,渴极了,就吃水果,竟然过了好几天也没有死。碰巧屠夫王以胜赶猪回来,离枯井还有半里路的样子,忽然猪挣断绳子逃跑,在野田里狂奔,也失足掉到井里。王以胜拿钩弄出了猪,才发现瞎子,已经奄奄一息了。这口枯井不是屠夫应当经过的地方,似乎有谁故意让猪跑到那里去的。我的哥哥晴湖问到在井里的情况,瞎子说:“当时万念俱灰,心已经如同死了,只是想到老母还生着病躺在床上,等待瞎眼的儿子来奉养。现在连瞎眼的儿子也不在了,估计这时候老母亲已经饿死了,心酸极了,无法忍受。”我哥哥说:“如果没有这个念头,王以胜所赶的猪必定不会挣断了绳子。”

齐大,献县剧盗也。尝与众行劫,一盗见其妇美,逼污之。刃胁不从,反接其手,缚于凳,已褫下衣,呼两盗左右挟其足矣。齐大方看庄,盗语谓屋上了望以防救者为看庄。闻妇呼号,自屋脊跃下,挺刃突入曰:“谁敢如是,吾不与俱生!”汹汹欲斗,目光如饿虎。间不容发之顷,竟赖以免。后群盗并就捕骈诛,惟齐大终不能弋获
。群盗云,官来捕时,齐大实伏马槽下,兵役皆云:“往来搜数过,惟见槽下朽竹一束,约十馀竿,积尘污秽,似弃置多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