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天下第一茶”居然无人问津(第6/17页)

“是侯二那小子说的吧,我千叮咛万嘱咐,他还是不听,真是混蛋。”胡老太爷骂了一句,“古老弟,我也不瞒你说,如今有没有这几十万对我胡家来说都差不多了。至于你说的把古家茶园押给当铺,只怕是当不到那许多钱。”

泰来茶庄到底出了什么事?这“天下第一茶”又怎么会连三十万两银子都当不到?古平原心中满是疑问地看着胡老太爷。

“唉,事已至此,反正早晚你要知道,干脆就全说予你听吧。”

事情在京城时就已见蹊跷,原本古平原让出制茶秘方,徽商个个欢欣鼓舞,以为能凭此力压天下茶商,一举奠定徽州茶的不败基业。可是没想到,就在古平原被捕离京之后,流言渐渐传扬开来,都说兰雪茶是太监安德海出钱让流犯古平原所制,是“流犯茶”“太监味”。

这个名声一传开,兰雪茶的销路一落千丈,有些已经付了钱写了买卖契约的主顾特地找上门来要退钱。胡老太爷见势不妙,知道恐怕是眼红兰雪茶独占鳌头的别家茶商捣鬼,搞不好背后就是京商,此处是京商地盘,光棍不吃眼前亏,他把兰雪茶运回徽州,寻思着离开京城这么远,这“太监味”的传言应该不攻自破了,谁曾想满不是那么回事儿。

兰雪茶依然门庭冷落,倒是时不时有些人上茶庄来讨杯兰雪茶喝,可那不过是好奇,要说大宗的进货连一笔都没有。胡老太爷卖了半辈子茶,也没见过这样的怪事,“天下第一茶”居然无人问津。此时徽商同声共气,都想从兰雪茶上分一杯羹,于是胡老太爷将他们都找到会馆,要求众家徽商一致对外,倘若徽州茶卖出一两,那么就必定是一两兰雪茶,直到兰雪茶售完的那一天,徽州别说毛峰、猴魁、祁红,就是屯溪绿也绝不外销一两。

徽州茶行销大江南北,三分天下有其一,如今为了兰雪茶,一两都不卖了,确实牵动全国的茶市。按照胡老太爷估计,要不了多久,各地商家就会服软,不然他们手上无茶可卖,这生意岂不是关门大吉。可是情况恰恰相反,此后居然连毛峰、猴魁都无人问津,偶有上门的客人居然将价钱压到往日的三分之一不到,要用极贱的价格,买走徽州的顶级茶叶。

“这是打上门来欺负我们徽商!”真是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以胡泰来的脾气岂能受这个气,当下派人去打听端倪,费了番工夫总算是知道了内情。

确是京商在背后捣鬼。李万堂嘴上说此事就这么算了,可是背后却又将各地茶商聚在一处,反复讲说利害,说是当初古平原占了兰雪茶不过是一人独大,如今徽商占了兰雪茶却是一帮独大,论起后果孰重孰轻,想必大家心里有数。既然如此非给徽商一个下马威,否则今后他们就会独占茶叶市场,到时候洞庭的碧螺春、武夷的大红袍、西湖的龙井都要在后面亦步亦趋,听人家兰雪茶定了价之后,才能随后定价,不只是利益受损,各商帮的颜面何存。

李万堂操纵人情如探囊取物,一席话说得各家茶商纷纷变色,于是定下了攻守同盟,要用最低价来买徽州的最好茶叶,一定要徽州茶商低头认输,把徽州茶的价压下来,否则绝不罢休。

胡泰来得知真相,气得火冒三丈,把李万堂的祖宗八辈儿都骂了一遍,最后又将徽商召集在会馆,严令不许私自压价卖茶。

“眼下人家是打上门了,一招错满盘输,可千万不能拿自己的拐子打自己的腿!”胡老太爷警告道。

话是这么说,可是同为徽商,有的家大业大,有的却是本小利薄,全指着卖一季吃一季,这一没了买卖进项,立时便捉襟见肘,颇有人动心思想背地里卖茶给各路茶商。

胡老太爷知道这个口子开不得,只要有一个徽商低价卖了茶,就再也约束不住旁人,徽商非一败涂地不可。于是他不得不第三次聚集徽商,要求大家当众立誓,倘若私自卖茶,那便是自己将自己逐出徽商,从此不管在江南江北,不能再进徽商会馆的门儿。

当然胡老太爷也不是不讲道理,眼睁睁看着人家饿死,还不许人卖茶。他把自家的浮财也就是除了茶园、店铺、田地之外的可以动支的银两拿出来,不要利息免费借给生活困难的徽商。一开始只是小门小户来借,后来连那些大户也来借钱,其中有些人是贪便宜,还有些人确实是养了一店的伙计要吃饭,没法子才来借。

胡家虽然是徽州第一茶商,坐拥巨资可是也抵不住这样的花法。泰来茶庄的分店遍布各地,伙计数以百计,月月都要拿工钱,自家的开销也是一大笔银子。如今再加上向外借钱不收利息,胡家在钱庄里的银子就像龙吸水一样被抽个精光,侯二爷没说假话,胡家确实是只剩下这几十万两银子了。自从古平原将这银子借走,胡老太爷就已经在打算卖田卖地支撑徽商了。

古平原听完腾地站起身,眼中已经泛出泪花:“老太爷,这话您怎么不早说,你要是早说了……”

“我要是早说了,你就不肯借这笔钱了。”胡老太爷笑了一笑,“可是这钱哪,嘿,不就是钱嘛,左手来右手去,我这辈子见得多了,比得上咱们爷俩的交情吗?”

古平原就觉得嗓子眼像堵了什么东西,用力摇了摇头:“比不上!”

“这不就得了。”

“可是这钱我说什么都不能再借,哪能让您为了我卖房子卖地呢?”

任凭胡老太爷怎么说,古平原就是这一句话,胡老太爷本来要急,后又一转念改了主意,说道:“世侄啊,你这次来原本是要问我买洋枪的路子。我久已不出去行商,这些事情都隔膜了,可是当初的老主顾都在,上海那边我也认识不少与洋商打交道的人。这样吧,我派人去上海那边问问,你呢暂且在天寿园住下,等消息来了,咱们商量余下事情也不迟。”

古平原本意也是如此,但是却不能依着胡老太爷的意思在天寿园住下。他一直挂心着到了古家村的常玉儿,休宁离着歙县不远,上次从天寿园离开,他就想过要不要回一趟古家村,可是军情紧急,实在没有时间顾及家中。这次要等胡老太爷的信儿,正好回去一趟看看常玉儿。

从休宁到古家村,快马只要一个多时辰。古平原自掏腰包拿了一笔银子帮着族中修葺战火波及的屋宇老房,如今古家村已非当初他刚刚回乡时候的样子,道路整洁,路旁补了新栽的杨柳,长长的石板路两侧是青瓦马头墙的小宅院,稍微富裕一点的人家已经在请雕工师父做样式各异的砖雕。

古平原回村时近晌午,炊烟袅袅,满鼻子都是熟悉的家乡菜味道。乡亲们见他回来,都是又惊又喜,围拢过来打听消息,古平原下马一问,自家的老屋还空着,再问茶园,果然有人说,那个姓刘的黑大个带着一个漂亮姑娘住在茶园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