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蛾已经出生,巨著总会完成(第15/15页)
在动身的前一天,李冯在电话中告诉我他将陪韩东来桂林的消息,因此次日下午见到韩东时,除了惊讶于他的个头比想像中的瘦小,我没有更多的意外。等韩李二人安顿下来,我拨通了作家鬼子的电话。不久后,几个人在我们报社后门的球迷酒家内围坐下来。
当时的桂林市的餐馆似乎有个不成文的习惯——在大厅里社有免费或廉价的卡拉OK,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一设施可以吸引顾客来就餐而且食客唱歌之后能够喝更多的啤酒的缘故。当天色逐渐暗下来,食客们纷纷翻开歌目本,寻找各自喜欢的歌曲。韩东和李冯一看到邓丽君的名曲《美酒加咖啡》,便迫不及待地写下来。据李冯说,这是他们的保留节目,每一次聚会都要唱。韩李多年前相识于南京,当时李冯还是一名热爱文学的大学生,而韩东早已是全国知名的诗人了,两人一见如故,相识不久便混得烂熟。韩东反复地说还要唱一曲《恋曲1990》,这是一首90年代初期风行大江南北的歌曲,罗大佑的经典。遗憾的是天不遂人愿,翻遍几本歌单都没有找到,最后韩东选了一首《黄土高坡》。
很快,《美酒加咖啡》熟悉的旋律洒遍了球迷酒家的每个角落,客人们时不时朝大屏幕扫一眼,又望望正忘情高歌的韩东和李冯,有的人脸上还挂着似笑非笑的表情。我笑着对鬼子说:本是一个小女子莺燕软语的小调,由两个粗犷的男低音演绎,竟也别有一番风味。鬼子笑而不答。
待鬼子那颇富民族风格的《笑脸》和我的半洋半土的粤语歌曲《再见亦是泪》结束,《黄土高坡》高亢的唢呐喧然响起。韩东再次登台。也许这是一首专为女高音歌唱家创作的曲子,像韩诗人这样的男低音实在难以很好地把握,于是在唱到“还有我的牛跟着我”这一句时,人们便看到这家伙把麦克风往桌上轻轻一搁,若无其事地走下来,和先前一样有一句没一句地聊天。
饭后,我们四人转到桂林榕湖边的一家露天夜宵摊吃刨冰。韩东听说我也写诗,便很礼貌地叫我给20首诗给他主编的《他们》,我赶紧婉言谢绝,理由是我的风格和“他们”追求不甚符合。我总是认为韩东不可能喜欢我的风格,直到今天仍然持这个观点。
那一次见面,负责漓江出版社的《漓江》杂志的鬼子和韩东敲定了一个合作项目:1996年以后的《漓江》每期推出一个人的诗歌,由韩东负责组稿并撰写推荐语。这个栏目后来成为《漓江》颇具特色的栏目,印象中韩东在那一年多里发表过小海、鲁羊、杜马兰、刘立杆等人的诗歌。那两年的《漓江》声誉鹊起,其中有鬼子的花费的巨大心血,而韩东可以说也功不可没。遗憾的是由于经济原因,《漓江》于1997年宣布停刊,改成了一份“走市场”的普通学生读物,后来又改成了一份更为市场化的“烟酒茶”杂志。再后来,据说仍然亏本,这个刊号最终用于何种刊物,可能文学界再也不会有什么人关心了。
从1998年开始,韩东转而介入湖南的《芙蓉》杂志的改版工作,不仅组织了一大批稿件,还从栏目、作品到刊物整体形象都进行了大幅度更改和定位,使一个原本平庸而默默无闻的文学刊物大放异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1998年到2001年左右的《芙蓉》,是国内很多青年作家最向往的圣殿。
韩东离开桂林后,我写了一篇题为《听韩东唱歌》的印象记的短文在本地一家小报发表。我想韩东根本不会在乎这些,所以连样报也没给他寄,他自然也就无从知晓。这样挺好,为我日后的继续“观察”保留了一个合适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