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第2/2页)
这孩子,勤奋得像是魔怔了,今日可是要去城外探春玩的,他竟然起得比平日还早,就为了读书温习。
至于岑娘子,则是在灶上忙活,说是一块出去探春,定然各家都要带吃食。岑娘子可不愿意叫外人小觑了她们家,多备些,也能分予旁人,这才叫尽善尽美。
元娘不得不悲呼一声,承认自己是起得最晚的那个。
但是这不怪她,是众人起得太早!
下回,再有下回,她一定挨个问过去,所谓早些起来到底是什么时辰!!
王婆婆蒲扇似的大手往她后脑勺上一抽,制止了她一大清早的嚎叫,耳根子清净以后,王婆婆把之前在相国寺买的牙粉拿了出来,叮嘱她用这个。
因为这个牙粉更好,用了点麝香、冰片等香料。
当然,麝香当真只是一点中的一点,一百多文的牙粉哪能指望能和贵人用的那般,有不少珍稀香材。
除非下了毒,要药死人。
但对寻常百姓而言,这也是难得的好牙粉了,元娘用竹木牙刷子沾了些,刷起来的时候,嘴里冰冰凉凉,很清爽。
待到洗漱完,元娘是真的清醒了。
这才坐到铜镜前,任由王婆婆妆扮。
她先是给元娘用梳梳头,接着则是用篦子一遍遍梳着,不叫有一点结。
但元娘的头发养得好,长及下腰,浓密乌黑,梳下去都是极通顺的,不会疼,对元娘而言就像活络头皮一般,松爽舒畅。
之后才是梳成髻,往上戴花冠。
这花冠乃是丝织品做成,色泽以红粉为主,后面还缀了左右两条丝带,刚好到脖颈那,若是风吹过,也是煞为灵动好看的。
做完这些,不过才费了大半个时辰。
真正麻烦的是后面,王婆婆在给元娘簪花。
花都是昨日买好,用水仔细将养着,今日拿起来还开得娇嫩。为了显娇俏,都是一小朵一小朵的应季花,最多的是报春花,它的颜色最为丰富,簪花好看,有粉红、白、黄,还有少许迎春花和淡白山茶花。
簪花,既要簪满头,花色繁杂,又要有主次,不显俗气,十分考验人品赏的能耐。
王婆婆作为曾经的高门贵女,自是不必担忧。
她的眼光可是锦绣绮罗堆叠出来的。
后面又稍稍给元娘描眉,涂了点口脂,连粉都不必上,就尽够了。
她生得美,纵然不浓妆艳抹,也不会叫满头春色夺了光彩。
这便是貌美的好处了。
彻底折腾完以后,天光早已大亮。
元娘坐在铜镜前发怔,难以相信镜中殊色姣美的窈窕少女是自己。
王婆婆见了,哑然一笑,原本想像平日那样,用力点一点她的额头,又怕戳着娇嫩的花,硬生生停了手,轻轻抚着她的肩,“羞不羞,哪有人看自己看怔了的。好了,快快收拾,我看窦家的下人已经在套车了,我们家雇的轿夫估摸着也快到了,别叫人家等,说我们失了礼数。”
这回出去,各家里只有窦家自己有马车,所以另外几家都是自行雇车马。
但是在郊外搭棚子的事,则是窦家揽下。
他们家下人多些,搭起来不费事。
*
各家在巷子入口那会合。
徐承儿一看见元娘就惊呼,“这是哪来的美人?”
她虽是真心感叹,但二人太熟络了,不免夹杂些浮夸生趣的感觉。
而且,徐承儿也是盛装,她穿的是嫣红长褙子,裙裳也是相应的胭红,十分娇美。而且长褙子的对襟嵌了珍珠,她脸颊、额间都点了珍珠,是汴京时兴的妆容。
在探春的时候,各家小娘子都是使劲浑身解数妆扮自己的。
到了城外,四处嬉闹游玩的小娘子们可比春色美。
窦家和范家的人也来了。
虽然没有明说,但心照不宣,几个年轻郎君目光总是不自觉瞥向元娘。
旁人也就罢了,唯独是俞明德,他从来是目不斜视,但这回,倏然见到元娘,竟也呆愣在原地数息,直到边上的窦家长辈看不过去,咳嗽了一声,他才回过神,转头避开目光对视,就是脸侧早有红晕。
元娘自是感觉到了他的目光,只当是不知,也不看过去。
人齐了以后,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出城去了。
街巷上到处都是轿子、马车,熙熙攘攘如一条长龙,全都是出城踏春的人,可谓热闹不已。
元娘和王婆婆坐在一个轿子里,她时不时掀开车帘往外瞧,平日里逛遍的汴京,好似又有了不同的景色,叫人禁不住一看再看。
王婆婆也没拦,横竖元娘现在也不是世家贵女,那么规矩做什么?
到了州城南往外,到处都是棚子,窦家人昨日去搭的时候已经晚了,所以还走了好长一段路。
正好在祥棋观附近,这里也有棚子,但是没有那么密集。
到了窦家搭的棚子时,众人下轿。
元娘自是立刻和徐承儿凑一块,两人看着附近的景色,徐承儿忽而指着一个亭子,好奇道:“那儿好多人,应是送人离汴京践行吧?”
元娘顺着瞧去,倒是看见了眼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