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2015年的制糖法与对中国人的好感(第3/3页)

“按照那个时代的话说,他是换了一条赛道和人竞争。避开已经几乎被龙头企业垄断的糖类市场。”

李锐这话让彭德怀和周总理都连连点头。

周总理说道:“这个发明家还是很聪明啊。”

李锐点点头,脸有些肉疼的说道:“是啊,他太聪明了。就等着赚大钱呢。网咖一个多月的盈利都搭进去买他这个专利和生产工艺了。”

现在网咖每天的盈利不是小数字,经过大半年的运营,三百多个视频账号中终于是养出了几个网红级别的账号。

如女摔跤手,还有一个跳古典舞的文工团女成员,以及说单口相声的账号。

还有几个做手工铸剑和雕刻的账号,这种做手工的账号在国内不火,但是在外网却火的一塌糊涂。

再加上李锐买了更多的机器,有两百台简配的机器和经过训练的战士。

于是帮另一个现代时空动漫填色的工作外包也就接的更多了。

这些全部加起来,网咖一个月的纯盈利已经逼近三百万了。

而这个专利的使用权费了一些波折,最终用三百五十万的价格买下了。

这是网咖支出的最大一笔开销。因为你不买不行,虽然人家发了专利文,但是核心生产工艺还在人手上。

这种资料是人家独家的,他不会公开的。你不买就要自己摸索试验,那样搞得话也不知道要花多少年进去。

这个名为生物制糖法(专利名:一种大米糖浆的制备方法与在发酵酒中的应用)的专利,李锐和冯石、陆光达开了很久的会,还和王鸣岐在内的十几名专业科学家讨论。

甚至最后连钱学森、赵忠饶、钱三强这些非微生物和粮食专业的科学家也来旁听。

最后大家的一致意见是,买!因为相比于这几百万的资金,国家如果自己摸索,在上面消耗的资金和时间成本会更高。

于是李锐购买了这个专利,在得到全套技术后立刻展开了实验室试验。

这套技术其实说白了很简单,就是利用“根霉”“曲霉”“毛霉”以及其他几种霉菌对淀粉进行发酵糖化。

难点是如何控制温度与湿度,以及后续去除杂质与提纯。

这项技术最大的好处在于不需要使用复杂的设备,没有大量的辅助剂。

同时霉菌糖化淀粉后还会分解出大量带有复合香气的醇类物质,以及分解出球蛋白、米胶蛋白(大米为原材料)、糊精等成分。这些东西都是极好的食品添加剂。

关键是这项技术糖化淀粉,并不仅限于大米淀粉。

包括红薯淀粉、土豆淀粉、小麦淀粉、玉米淀粉都适用。

不过就没有大米淀粉那种大量的醇类物质了。

毕竟专利发明人走的是酿酒路线,瞄准的酒类市场,注重的是酒类的口味和香气。

糖化并不是他追求的主要目的。但实际上他这个专利发明中,在李锐等人看来对现在新中国最有用的就是简单糖化工艺。

只需要一个糖化车间控制温度湿度,就能将糖化反应控制住。三到五天便可淀粉糖化,然后榨汁提纯。

整个过程中不需要使用超越1950年的任何仪器设备。

也没有任何难以理解的部分。

对1950年来说最大的难点就只有一个:霉菌。其中很多霉菌在1950年还没被人们发现且投入工业生产使用。

好在直接购买也不贵,李锐从后世直接购买十元的霉菌就足够一吨淀粉的糖化发酵。

不过考虑到以后产量的扩大,所以自己培育霉菌势在必行。王鸣岐教授已经接过重担,带领学生尽快培育出稳定的霉菌菌种。

有李锐提供的大量霉菌做实验,这一点对王鸣岐教授来说并不是特别难的事情。

毕竟霉菌有自我繁殖的能力,只要保证其不突变即可。听完李锐的解释,周总理和彭德怀都啧啧称奇。

“大智若愚啊。这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又变得简单了啊。也不对,是人类对微生物的理解更深了,才能发明这种看似简单,实际上一点都不简单的技术啊。”周总理忍不住感叹道。

彭德怀不是很关心科学原理,他问道:“那么淀粉怎么解决?”

李锐回答:“直接从苏联进口土豆。最近两三年内,苏联土豆可以满足我们的需求。等到我们自己的化肥设备和农机设备经过这三年的发展也能有所起色。”

“在加上东北农垦军团开垦出更多的良田。到时候我们是选择继续进口苏联的土豆,还是用我们自己的粮食,选择权都在我们自己。”

“而生产的糖浆,我们可以一半自用,一半出口苏联。这样不仅能把土豆钱都补上,还能有很多盈余。毕竟糖浆可比土豆值钱多了。”

周总理却是哈哈一笑:“你要是能每年给苏联提供一百万吨糖浆,斯大林同志一高兴,可能把西伯利亚大半的土豆送给你。苏联人可是很爱糖啊!”

这句话倒是说的没错,苏联人从苏联诞生一直到苏联解体,这个国家的人民们对糖的需求就没得到过满足。

苏联人一个个都像是黑熊精转世,每天不抱着蜜罐子啃感觉好像都缺点什么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