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过于震撼(第2/3页)

因为大使馆准备在国庆召集他们这批留苏学生聚一聚,问问他们学习生活有没有困难,然后大使馆准备请他们搓一顿,帮他们改善一下伙食。

毕竟现在的留学生都是公费留学,伙食费方面的预算其实是比较紧张的。

中国的留学生基本都集中在莫斯科或者是莫斯科附近。

黄志明和孙家栋乘坐着大巴车才刚刚进入莫斯科,他们就被惊呆了。因为通往莫斯科红场的主道路两侧,苏联国旗与中国国旗交相辉映,插满了大街两侧。

虽然他们也通过广播和新闻知道了莫斯科在搞中苏友谊周。

但是他们属实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大的阵仗,十月一日的莫斯科居然全城飘满五星红旗。 “家栋,你看,是国旗!”

黄志明看见五星红旗后先是一呆,随后是无比兴奋的摇晃着孙家栋的肩膀。

孙家栋也从恍神中恢复过来,他推开黄志明的手说道:“我也看见了。”

而大巴车进入莫斯科后,莫斯科广播电台的声音也传来。【十月一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领袖斯大林总书记做出批示,新中国是我们苏联重要盟友……中苏友谊长存是维护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和谐的重要因素……】

【今日一早,斯大林总书记便专门电贺中国毛主席,祝贺新中国成立三周年……】

【在这里为各位送上一首中国歌曲《我的祖国》……】当【一条大河波浪宽~】的旋律在大巴车内响起的时候,黄志明和孙家栋两人已经双拳紧握,眼睛微微湿润了。

安德烈看见后,过去拍了拍两人的肩膀:“不要哭,今天是你们国家的生日,你们应该高兴,感到自豪!”

孙家栋和黄志明对视一眼,纷纷说道:“你说得对,今日应该是要感到自豪!” “这就对了!”

安德烈重重地点头:“等会儿我们要去中国商场,体验熊猫随身听呢。你们去吗?”

孙家栋和黄志明闻言也是猛地点头。

安德烈当时作为苏联大学生运动队的代表前往朝鲜后,回来就捞回来一个熊猫牌随身听。

还真别说,这个随身听在学校内引起了轰动。甚至有教授在课上专门拆解了一遍,给学生们讲述里面的机械构造。

孙家栋和黄志明当时还记得那个教授把随身听完全拆卸后的眼神,那是一种不可思议的眼神。 “真是不可思议。中国在生产这款机器上用了大量的冲压件和注塑件。这些细小的零件几乎都是一次性冲压成型。他们生产的模具已经达到了如此精度!这机械结构简直就是一个艺术品!”

教授这么说时,同学们也是非常好奇的上前围观。

当看见其中的精密零件时,很多同学也赞叹不已。全程只有安德烈黑着脸。

还好教授不是熊孩子,不会出现东西拆了装不回去的问题。

教授原封不动的把随身听给装了回去,并且可以正常使用。这才让安德烈脸色好了起来。

而安德烈的随身听在学校内是引起风潮的,所有听过随身听的学生都想要拥有一个。

孙家栋和黄志明也想要。他们平时生活很节俭,国家发的生活费还有一些剩余。

年轻人嘛,喜欢这种新鲜的东西无可厚非。

只是随身听到底要卖多少钱?他们没有底。而今天这一大巴车的同学(超过五十个)来莫斯科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随身听。

因为听说今天中国商场会开随身听专卖店了。

这个大巴车还不是学校里唯一班,孙家栋他们只是第一批。后面还有同学往这里赶呢。 “我们国家生产了这样的东西,我觉得真了不起啊。我是真的切实的感觉到了了不起。”

在快要抵达目的地的时候,黄志明和孙家栋聊着。 “之前吧,咱们国家虽然产出了很多好吃的小零食,还生产了不少好看的电影。但是学校里还是有人觉得咱们国家不过如此。”黄志明道。 “后来,咱们国家开始生产闪电250摩托车了,说这些话的人就少了一点。现在听说莫斯科市内,闪电250摩托车已经成为最新潮最棒的摩托车了。连乌拉尔都赶不上了。”

黄志明有所感慨:“而当老师当着所有人的面拆开安德烈的随身听和便携式收音机后,学校里那些仅剩的,认为中国制造不出尖端科技产品的人都闭嘴了。

老师甚至在课后找了我们谈话,问我们能不能帮他问问大使馆,他可不可以去参观这样 的生产工厂。”

孙家栋道:“是啊,自身硬才是真的硬。如今民用产品可以生产到这个级别了,想来我们的军工产品也不差。”

黄志明:“可惜咱们在重工业一块还是差。”

孙家栋:“没办法,咱们来留学的目的不就是为了弥补重工业不足吗?刚来学校的时候,有学生嘲讽我们学会了也没用,我们国家生产不了飞机、火箭。

但是现在看来,我们国家是有实力生产这些产品的。就等着我们把学会的东西带回国了!”

孙家栋和黄志明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当大巴车在靠近中国商场的附近停车后,大巴车上的学生们迫不及待的冲向中国商场。

现在是早上八点,他们是早上六点半乘坐的第一班大巴车赶到莫斯科的。

早上八点半是莫斯科中国商场开门营业的时间。

孙家栋和一众同学们兴冲冲的跑到中国商场门口的时候傻眼了。 “我滴个妈耶!”

黄志明声音都变调了:“怎么这么多人啊!”

入目所见,从中国商场门口开始密密麻麻的站满了排队的人潮。 “哎呀!这比新年的时候他们抢购新年彩蛋还要人多啊。”安德烈忍不住道。

孙家栋道:“今天怎么这么多人排队啊?往日里没听说中国商场有这么多人啊?” “那是因为今天是随身听和便携式收音机发布的日子。大家怕晚了就抢购不到了。”一个女声传来。

原来是在莫斯科留学的白灵。

孙家栋和黄志明最早来苏联的时候被大使馆抓壮丁去中国食品展忙活的时候认识了在莫斯科留学的白灵。

之后又通过白灵认识了一批在莫斯科大学留学的其他留学生。

虽然说不常相聚,但是这个时期在外国留学的中国留学生们都相对团结。

基本上能做到一人有难全体支援。所以大家的关系还是比较密切的。孙家栋和黄志明一看,白灵和一些其他莫斯科大学留学的学生们也在排队呢。 “你们也来买随身听?”黄志明问。

白灵摆摆手:“哪能啊。我来之前打听了,这随身听老贵老贵了。我们买不起的。我们就是想要见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