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赵大壮不忘叮嘱,“天冷了,记得保暖。”

山里没有大夫,草药也在囤柴时被挖得差不多了,如果染上风寒,很难熬过大寒天。

村民们应道,“待炭火足够咱就不外出了。”

本来还为吃的发愁,有了赵家送的这些粮,和野菜树皮混着吃到来年春天不是问题。

说着,忍不住问赵大壮,“你们囤多少炭了?”

“离安稳过冬还差得远。”赵大壮没给准话,“周围已经不见枯枝,我们寻思着去更远的地方砍柴。”

山谷柴火不足,赵家老早就下山进村拆房屋运房梁了,村民们看在眼里,示好道,“我们囤了些柴棍,你们缺柴的话,我让人给你们挑些来。”

赵大壮出谷的时候不多,不怎么认识人,但看这人长相和善,不像奸佞之人,礼貌的笑了笑,“你们留着自己烧吧,我们自己想法子。”

目前为止,他们囤的炭怕是几个村最多的,哪儿好意思占他们便宜。

总共五十袋粮,分到最后还剩下两袋多,全给张二娘她们。

怕其他人瞧见,赵大壮让李解偷偷送去的。

李解教她们功夫,与她们走得近,尤其又是夜里,温度低,谁没事盯着一群女子?因此赵大壮他们忙完就径直回去了。

当他们走到石梯时,迎面灌来的风夹杂着冰渣子,火把的光被风吹灭了,只剩梨花给他的竹灯笼还亮着。

晕黄的光里,雪白色的冰渣一粒一粒的。

赵大壮一愣,“下雪了?”

山里的霜大,清晨不戴帽子出门,发丝上满是晶莹的水滴,但从没像眼前这般硕大。

赵铁牛偏头看了眼左肩,“真是雪。”

细碎的雪,沾到竹甲就化了,速度快,却也能肉眼捕捉到融化的过程。

赵大壮皱眉,“不知地里的青苗怎么样了。”

麦苗不惧寒冷,移栽到地里活下来便不用管,青葵苗不同,本该生长在暖春时节,现在被他们刻意在寒天催生,不多费些心思,之前就白忙活了。

“地里有三弟他们盯着,大兄你忙了一天,先回去歇息吧。”赵二壮心疼兄长整日不得闲,揽过赵铁牛,“我和堂弟过去瞧瞧。”

赵铁牛心下不愿,可扫到赵大壮眼下的青黑,闷着头应了句,“是啊堂兄,族里的事还要指望你,你若垮了,咱就完了。”

族里的事由梨花做主不假,但怎么安排人干活全是赵大壮负责的。

有些人

不老实,若非赵大壮压着,不定会起什么龃龉。

赵大壮已经熬了好几天了,打新种撒地里他就一直看着,温度低了要添炭,温度高了要及时缩减,等青苗移栽到地里,又发生挖粮这事。

赵大壮看了眼亮着光的农地,“白天栽下去的青苗怎么样了?”

“有二堂叔他们,你就莫操心了。”赵二壮道。

族里的事有章程,哪些人做什么事早就安排好的,虽说栽苗这事是近几日的事,但没有出现偷奸耍滑的迹象。

尽管如此,赵大壮还是先去地里转了圈,确认地里没出事才回去休息了。

梨花没有随他们出谷,差人把赵家该得的那份粮搬回来就睡了。

这一觉睡得沉,醒来时,老太太已经没人了,院里传来断断续续的哭声。

“娘知道你的难处,然而实在没法子了啊,明家,夏家,胡家,黄家都得了粮,就咱家没有,不来问问,我心里难受啊...”

“粮食是叶家人挖到的,赵家也是按照他们的要求分给其他人。”元氏的声音带着哽咽。

婆家和娘家撕破脸了,她夹在中间两头为难。

分粮这事,昨晚她就委婉的问过族里人,因为丈夫贴补元家这事,族里人不待见她,别说露个底,连眼神都没给她,最后还是三弟说了句话。

“大嫂,粮食是叶家的,他们说分给谁咱就分给谁。”

没有元家的份儿,只能找叶家去。

如果赵书砚没有娶叶家姑娘,元氏还能厚着脸皮替娘家去叶家问问,但赵书砚是叶家女婿,特意忽略元家,势必恼恨上元家了。

毕竟,丈夫不把粮食送给元家,他就不用给人做上门女婿。

元氏揉了揉被冻得发红的鼻尖,劝她娘道,“叶家现在是大善人,娘你还是别招惹他们得好。”

小溪对面的那几户人家分到粮后不是没有嫌少的,但罗老太抱怨一句,被外头的人知道后,大家一窝蜂的站在山顶骂罗老太不识好歹。

既不劳而获得了粮,就该心存感激才是。

粮食都给她了,其他人怎么办?

两斗米不少了,做人怎么能那般贪得无厌呢?甚至有人威胁罗老太,她再揪着叶家不放,将来她出谷,必会叫她好看。

山里的日子太清贫了,他们希望所有人都能像叶家慷慨,而不是学罗老太自私自利。

罗老太被骂得不敢呛声,元家若纠缠叶家,恐怕也不得好。

元氏娘愁眉不展,“问问也不行吗?”

元氏摇头。

赵书砚已经不像以往亲近她这个继母了,真惹急了他,撺掇老太太让丈夫休了她怎么办?

在青葵县时,老太太指望丈夫守铺子,有时不赞成丈夫的做法,看在他劳碌的份上也会隐忍一二,而如今,老太太眼里已经没有大房了,她娘再闹出什么事,赵家就没她的容身之处了。

“娘,紧着家里的粮食吃吧。”元氏握住她娘的手,突然压低了声,“家里分了不少粮,加上往日囤的,吃到明年开春不成问题。”

所以老太太不会督促元家还那批粮了。

既是这样,娘家的粮食应该够了。

梨花出来,看到的就是母女两靠得极近,不知元氏说了什么,她娘露出惊疑和喜悦的神情来。

然而吸引梨花注意的不是元氏娘突变的嘴脸,而是白茫茫的院落。

平常落霜,地面不久就干了,而眼前的院落白霜霜的,像铺了层白色的纱,上面落着乱糟糟的脚印。

小路上的树挂着晶莹剔透的冰凌子,明显昭示着昨晚下过一场雪。

从烧着炭火的卧房出来,身子还算暖和,但片刻就手脚发冷,慢慢转为僵硬。

她纳闷,“大伯母,你们不冷吗?”

堂屋的门关着,里面没有光透出来,明显没人。

冷不丁听到清凌凌的声音,元氏浑身一颤,回头见是梨花,发僵的脸颊微微一抖,“三娘醒了?”

家里人都出去干活了,她回来是因来了小日子。

从近溪村出来,她的月事就不准了,上次来月事还是三个月前的时候,当然,她倒不认为自己有了身孕,从青葵县出来后,丈夫就跟族里人说了尽量别怀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