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第3/3页)
“能。”
“那我们去安福镇,明年五月,你就带着人来收粮食,只要能收复戎州,我们会勤奋耕地的。”
“好。”
月色皎洁,梨花感觉仿佛又回到了逃荒的时候,晚上赶路,白天休息。
这次没有强壮的叔伯替她们挖茅坑围茅厕,没有爱热闹的婶娘替她们生火煮饭,都是所有事都得亲力亲为。
梨花累且充实着。
赵广从却过意不去。
他们其实没那么金贵,潦草些没问题的,但梨花就是不让他们动。
茅坑是梨花挖的,竹篱笆是梨花编的,饭也是梨花煮的,赵广从渐渐不安。
要是老太太知道梨花做了这么事,肯定劈头盖脸的一顿骂。
这晚,月亮隐去后,眼瞅着梨花扛着锄头往旁边走,赵广从急忙拉住她,“三娘,要不往后咱不挖茅坑了,我能通过屎臭味辨别附近是否有岭南人出没,试想,岭南人何尝不能通过茅坑找到咱?”
岭南人不讲究,不可能挖茅坑,也就他们会了。
梨花道,“不碍事的。”
其实不仅仅为了村民们,她自己也需要。
习惯如厕时有竹篱笆围着,突然没有竹篱笆,浑身不自
在。
去荆州的路上,刘二也会为她编个简易的竹篱笆围茅坑的。
赵广从纠起眉,“你这手都磨起老茧了。”
“庄户人家的手不都这样?”梨花不认为自己是娇生惯养的小姑娘,“二伯,你快去睡一会儿,顶多后天晚上我们就走出戎州地界了。”
赵广从拉着她不想松手,“我的脚好了许多,待会我把草药摘了,我来挖茅坑吧。”
“不用。”说完,梨花扛着锄头走了。
赵广安急得团团转,村民们不懂,“赵二爷你怎么了?”
赵二爷是对赵广从的尊称,他看着村民,重重叹了口气,“这次回家,怕是要挨骂了。”
“为何?”
“三娘自幼没吃过苦,即使逃荒,族里人也不曾让三娘忙前忙后的,我现在将她当仆人使唤,回家后定要挨我娘的骂。”
她们甚少听他说起家里的事儿,心里犯嘀咕,“老太太很疼十九娘?”
“是啊,我娘生平最疼我三弟,三娘是我三弟拉扯大的,老人家爱屋及乌,疼爱得很。”
其实,在赵广从记忆里,他娘最疼爱的是赵广安和赵书砚,一个是幺儿,一个是长孙,哪儿是孙女能比的?
但不知什么时候起,梨花就挤走了赵书砚的位置,成了老太太的心尖宠。
他不好意思的看着大家,“来日我娘要是骂我,还请诸位替我说两句话啊。”
他没想逼迫梨花做事,是梨花自愿的。
村民们点头,“这是自然。”
赵广从犹不放心,让她们先睡,自己杵着拐杖去陪梨花。
说来也怪,他前几日怎么就把这事忘了呢?梨花从小就没干过粗话,传到族里人耳朵里,多半以为他打骂梨花了。
梨花挖的坑都很浅,挖好坑就去砍藤蔓编篱笆。
赵广从回去睡觉时,遇到杜家祖孙两还没睡,杜老头两鬓斑白,遭岭南人砍了一刀,伤到手臂,因没及时清理医治,手不知道会不会废了。
“赵二爷...”杜老头往赵广从的竹席挪了挪,“十九娘说送我们去安福镇,可我这把老骨头,哪儿经得起奔波,你能否和十九娘说说让我待在村里啊。”
赵广从心里正懊恼没帮梨花干活呢,随口问道,“留个哪个村?”
“我已经没多少时日好活了,这辈子就想找个宁静的地待着...”
赵广从道,“山里的几个村都很宁静。”
“我家铎兹明年就十五了,他爹娘如果还在,约莫会为他说亲了,我想找个姑娘多的村让他待着,方便他娶媳妇,赵二爷,你能否帮帮我们祖孙两?”
“姑娘多的村?”赵广从疑惑的望着他。
谷里的姑娘们挺多的,再就是隐山村全是妇孺,峡谷那边也是。
杜老头想去哪儿?
杜老头以为他懂了自己的意思,眼角落下两滴泪来,“我杜家就剩这么一株独苗苗了,若不能看着他成亲,我哪儿有脸去底下见他爹娘啊,赵二爷,你心地好,这事我只能找你了啊。”
“我做不了主。”赵广从道,“村里的事都是三娘说了算,你要不问问她?”
“十九娘日理万机,哪儿用得着拿这种小事麻烦她?赵二爷,你家不是有长工吗?我和铎兹给你做长工怎么样?”
“怕是不行。”赵广从拧眉,“我家没有余粮养长工了。”
而且刘二夫妻跟了他们多年,这祖孙两想顶替他们的位置肯定不可能,不说梨花答不答应,就是老太太那关也不好过。
“吃食我们自己想法子解决,赵二爷让我们跟在你身边伺候就行。”
“那就更不行了。”赵广从说,“我不怎么受我娘的待见,这次再带两个人回去,我娘肯定要把我撵出去的。”
黄娘子那次全是看梨花的面子。
故技重施的话,老太太就该怀疑他是不是暗地威胁了梨花什么。
看杜老头脸上皱纹横生,他于心不忍,“跟着我没什么前途的,你要不想去安福镇,就去望乡村,那儿人多热闹。”
“三娘说了,老人不用干活,所以你安心在那儿养老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