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词选(历代词选集叙录)(第11/21页)

(一九)今词初集

《今词初集》二卷,清顾贞观、纳兰成德同选录清建国以来三十年间词家一百八十四人之作。卷首有康熙十六年(1677)鲁超序,后有毛际可跋。鲁序云:“吾友梁汾常云:诗之体至唐而始备,然不得以五七言律绝为古诗之馀也。乐府之变,得宋词而始尽,然不得以长短句之小令中调长调为古乐府之馀也。词且不附庸于乐府,而谓肯寄闰于诗耶?容若旷世逸才,与梁汾持论极合,采集近时名流篇什,为《兰畹》、《金荃》树帜,期与诗家壇坫并峙古今。” 又云:“余惟诗以苏李为宗,自曹刘迄鲍谢,盛极而衰。至隋时风格一变,此有唐正始所自开也。词以温韦为则,自欧秦迄姜史,亦盛极而衰。至明末才情复畅,此昭代之大雅所由振也。词在今日,犹诗之在初盛唐。唐人之诗,不让于古,而谓今日之词与诗,必视体制为异同,较时代为优劣耶?兹集具在,即攀屈宋宜方驾,肯与齐梁作后尘。若猥云缘情绮靡,岂惟不可与言诗,抑亦未可与言词也。” 此二节,持论均极高。词有诗馀之称,葢以为词乃诗之发展,为诗之绪馀。亦或以为词源于乐府,当为古乐府之发展,不当卑之为诗馀。今鲁氏引顾梁汾之说,以为词极盛于宋,乃新兴独立之文学形式,非古乐府与诗所能统率,此则前人未发之论也。然鲁氏以清词拟之初盛唐诗,为一代正始元音,此言未免标举过甚,抑亦拟不与伦。唐诗有创造,故唐诗可于古诗外自立门户。清词何尝有创造?清初之词,温韦晏欧之复兴而已;乾嘉以后之词,苏辛姜张之复兴而已,岂得比于唐诗乎?若其以此集之选,“为《兰畹》《金荃》树帜” ,则言之允矣。毛际可跋云:“是选主于铲削浮艳,舒写性灵,采四方名作,积成卷轴,遂为本朝三十年填词之准的。” 亦足为此书之定评。

此书康熙原刻本,余未尝见。余所得者为光绪二十三年无锡张蓥重刻本。张氏跋称“是书旧本罕觏,假同里秦氏微云草堂藏本重刊以行。” 此本上下卷各一册,版刻亦精好。其后上海书坊曾据以石印,妄改书名为《绝妙近词》。不知《绝妙近词》为孙麟趾所选,刻于咸丰五年,所收皆嘉庆、道光间词人之作,岂可以此书混同之耶?

书名“初集” ,当时必有续刻二集之计划,然实未尝有续集,此与《倚声初集》同为书坊之病。

(二〇)林下词选

《林下词选》十四卷,松陵周铭勒山编集。卷首有康熙辛亥尤侗、吴之纪、赵沄序各一篇,皆骈、文空泛。序后为周铭撰莺啼序题词一阕。次为凡例八则,辛亥春正月勒山书。次为参校姓氏题名,凡朱彝尊、朱执信、徐等十四人。全书为历代妇女词选。卷一至四为宋词,卷五为元词。卷六至九为明词。卷十至十三为清词。卷十四为补遗。每半页九行,行二十字。康熙十年(1671)刊本也。

《凡例》第一则云:“词选之兴,在宋时已有定本,然至今日而亡缺者过半矣。惟《花间集》最为近古,率皆唐人之作,恨其未备。他如《尊前》一书,已非原选之旧,而周草窗《绝妙好词》元世即无可考据。独黄玉林《花庵词选》,巍然独存,非今日之灵光乎?余不敏,欲辑宋末以逮国朝,继花庵词家所未及,名曰《草庄绝妙词选》,业经校定,但家鲜藏书,肆无善本,恐详于今而略于古,故尚稽时日。搜览之馀,先订历代闺秀,为《林下》集,以公诸世,要亦尝鼎一脔也。” 据此则可见当时词家尚未见《草堂诗馀》及《绝妙好词》。然《草堂诗馀》有明刊本,不知周氏何以未举。周氏有《草庄绝妙词选》,未闻传本,殆未刊行。别有《松陵词选》三卷,亦周铭编,有传本,亦有近代铅印本。松陵,吴江也。

《凡例》第八则云:“选词之难,十倍于诗。盖诗之途广,易求佳本,词则拘于腔调,作者既少求其协律者,尤不可多得。而况深闺幽处,其灵奇之秘,更未易搜讨,而欲一无所漏也,得乎?余之为是选也,所就正折衷,与夫采葺惠示者,则有顾茂伦、沈偶僧、吴闻玮、叶学山,而朝夕商校者,实惟吴子超士。至所购未刻秘本,则有吾邑叶仲韶先生所订《填词集艳》,于中得十之一二,而吾友西吴沈凤羽尔燝所编闺人词曰《初蓉集》,更为详赡,于中盖得十之三四焉。” 可知周氏此编,多袭取吴沈二家成书,亦当时书贾伎俩也。

吾友黄裳藏此书有二本。一本版心有“宁静堂” 字。每卷末行下有“丰草庄定本” 字,别一本则此二行皆削去,扉页题“海阳金天三辑” ,又“宜堂藏版” 。目录页有加刻“海阳金成栋天三重校” 一行。盖周氏原版归金氏后所改。此本自第七卷以下每卷皆增入新选词数页,二本内容亦已不同。

(二一)清平初选

《清平初选》后集十卷,云间张渊懿砚铭、田茂遇髴渊同选辑,参定者有钱芳标、曹尔堪、王贻上、彭孙遹、董俞、尤侗、陈其年等十许家,皆备名为重者。卷首有康熙十七年戊午(1678)七月计南阳序,称“诗馀之学,至今日而极盛,采辑者无虑数家。大抵旧曲不如新声,原谱不若变调;非欲异耳目,所以广词源,畅声教也。” 又云:“吾郡张子砚铭、田子渊,心好而广搜之,裒然成帙。于是掇其秾华,撮其英异,意欲其曲而婉,思欲其巧而俊,采欲其艳而纤,调欲其变而雅。吐纳乎《香奁》《金荃》之腴,而进退乎李、晏、秦、柳之度。” 此书纂辑之缘起,选录之标准,灼然可知矣。

吾邑自陈子龙、夏完淳、李雯、宋存标昆季,以《花间》、《尊前》之雅音,振明词之衰敝,建立云间词派。明末清初,三吴两浙词人,多宗其旨。张田两家,为郡中后起之秀,计南阳亦云间词派中坚,其纂辑此书,实云间词派之结集也。陈子龙、夏完淳二公以抗清殉节,其著作在清初犹有禁,故此集中未录其词。张田两家,皆以奏销案坐废乡里,寄情翰墨,不敢远通声气,故集中所收,以郡人为多,遂使此书局于方隅。然吾郡当时词人比肩,或有集,或无集。有集者,至今亦多不传,则此书所录,尤吉光片羽之仅存者。余尝与同里周迪前共辑《云间词徵》,于此书多所取资,是则此书于吾乡文献,大有保存之功。此书原刻本,余与周君皆未能得,所得者乃宣统辛亥上海书坊石印本《词坛妙品》。一九七九年,余在北京图书馆得阅原刻,见其凡例云:“是选分前后两集,启祯以前为一集。本朝诸家为一集。有词名最著而此选不及者,概登前集。” 始知此书当有两集,各十卷,北京图书馆藏本题《清平初选后集十卷》,即今石印本《词坛妙品》。惟原书尚有张渊懿序、凡例及词人姓氏录,石印本均已删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