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词选(历代词选集叙录)(第12/21页)

前集十卷,未见藏书家箸录。

(二二)瑶华集

《瑶华集》二十二卷,亦清初词选集。宜兴蒋景祁京少编次。卷首有康熙二十五年秋八月宋犖序,又有康熙丁卯三月顾景星序。则此书殆即刊成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宋序称“蒋子京少笃学嗜书,不屑为章句之业,尤肆心风雅,于《花间》、《草堂》,盖兼综而条贯之。犹以近日倚声,未有全书,乃网罗数十年来填词宗工,荟萃成帙,命曰《瑶华集》,合二十二卷。蒋子之意,盖将使后之学者,由此知乐也。” 此则以词为乐府之苗裔,故云尔也。

二序之次,有《刻瑶华集述》三十八则,述其编选宗旨及凡例。其言云:“《倚声集》上溯庆历比于诗之陈隋。此集惟断自六七十年来,词人出处,在交会之际,无不甄收,与《倚声》所辑,时代稍别。” 此言其选录词人之时代断限,自明末清初至康熙二十五年。《倚声集》则上限早至隆庆万历,其作家生不及清朝,故二书录词之时代,稍有区别也。

又云:“小令、中长调,古无其名,强分枝节,宜为朱日讲竹垞所斥也。但字数多少,必加编次,而长短以序,庶便观览。” 又云:“填词与诗格等,而归于工妍,则为论尤严。小令约至十数字,长调衍至百十字,结构疏略,字法重见,作者草草,使读者兴味索然。近惟陈检讨其年惊才逸艳,不可以常律拘,而体制精整,必当以白石、玉田诸君子为法。守此格者,则秀水朱日讲竹垞耳。” 由此二则,可知此书编者论词宗旨,已服膺朱彝尊,与邹祇谟、王士禛选《倚声初集》趋向微异,盖自此而浙派兴矣。

又一则云:“得《乐府补题》而辇下诸公之词体一变。继此复擬作《后补题》,益见洞筋擢髓之力。” 此文亦清词重要史料。盖其时《乐府补题》久晦而初显,词家摹仿有作,咏物之词盛行。词学风气,遂不得不从唐五代转向南宋晚期,于是碧山、玉田尚矣。

《述》后有词人姓氏一卷,分省箸录所选词人姓、名、字、里、爵及集名,凡五百又七家,亦有助于检索。合《倚声初集》所录四百馀家,去其复出,则自明隆庆以后讫清康熙中叶,词人具萃于此矣。

词二十二卷,凡收词二千四百六十七首。其后有附录二卷:一为《名家词话》,一为《沈谦词韵略》,亦如《倚声初集》之例。

此书仅有蒋氏天藜阁原刻本,自朱王两家《词综》出,此书与《倚声初集》皆不传,遂为近世难得之书。一九八二年,中华书局用北京大学藏本影印问世,遂不虞亡佚。

(二三)众香词

《众香词》六集,题“玉峰徐树敏师鲁、金阊钱岳十青选” 。明清之间女作家词选也。卷首有康熙己巳九月长洲尤侗序,又康熙庚午花朝丰南老友吴绮序,皆骈俪文,无实际语。冠于集者为红兰室主人岳端序,未署年月。略谓“今我皇上圣驾所临,其父老士女恭献颂赋,讴歌者踵接肩比。余欲采而辑之,博搜幽秘,编诸管弦,以识一朝之郅隆,有志焉而未逮也。适有吴门钱岳邮致其所纂女史《众香词》者,是余之志藉钱岳之力以毕遂者。” 据此则钱岳此编,似迎合宗室贵人意志而从事者。然红兰主人所欲纂录者,乃父老士女歌颂康熙之作,钱岳此书,则闺阁词人抒情咏怀之词,其实不相干涉。钱氏求序,姑作此言耳。

此书为钱岳十青所编,选录明代隆万以后至当世女流词人四百数十家之词,按封建社会妇女等级制分为六集:以“礼乐射御书数” 为次序。礼集所选为“珈” ,皆夫人、恭人、孺人、小姐之辈。乐集所选为“女宗” ,如姑媳、母女、姊妹之类。射集所选为“玉田” ,如伉俪唱酬之作。御集所选为“珠浦” ,乃寡妇烈女之作。书集为“云队” ,入选者为婢妾、女冠、宫女之流,柳如是、陈圆圆词皆在此集中。数集所录为“花丛” ,皆妓女。马湘兰,卞玉京、杨宛皆入此集。从来诗文选本,向不以作者社会地位之贵贱为区别,惟此书编者钱岳,不欲“使缁素之流,乎袆翟;北里之贱,厕于副笄。” 于是有此创举。然编者既以婢妾妓女为贱民,又何必选录其词耶。

明末清初,妇女能为诗词者甚众,徐湘、朱中楣、叶小鸾之词,不亚于《漱玉》、《断肠》,至若秦淮诸名妓之词,恐不免有捉刀人,未可尽信也,

此书无刊刻年月,吴绮序于康熙庚午,或即在是年刊成,康熙二十九年(1690)也。书为扬州缪友晨所刻,甚精,每半页十三行,行二十四字。原本已极难得,有董康影印本传于世(1933年上海大东书局出版)。

(二四)草堂嗣响

《草堂嗣响》四卷,锡山顾彩天石编辑,阙里孔传铎振路、传鋕西铭仝定。卷首有序,余所见本已全佚,不知何人撰。序后有顾氏所撰《例言》十三则,其一云:“昭代词家林立,人欧晏而家苏辛,虽海内选刻充栋,搜罗莫罄,盖前辈名作,美不胜收,而后来者,正未艾也。余管窥一隅,讵敢云选乎?兹帙也,因偶客山东,与振路、西铭两先生朝夕唱和,兼得盖平黄子以永遗稿,意欲汇成一遍,聊以自携,而兼取平日所爱名家诸作。参列其间,以为程式。皆就见闻所及之一二,不备不繁,名曰《草堂嗣响》。” 此自述其编辑此书之缘起也。盖顾氏客山东,与东道主孔氏昆仲唱和为词,又得黄以永遗词,遂增选时人词,合为此书,当时词学大兴,词选集版刻甚富,如《古今词汇》、《倚声初集》、《瑶华集》者,皆煌煌巨帙,顾氏此书,殆亦投机牟利之物,故自谦其不备不繁,先塞人口耶?《例言》作于己丑六月,康熙四十八年(1709)也。

以下《例言》皆自述其编选标准。“词有同调异名者,皆好事者厌常喜新,故为多歧。今皆止从一名,亦不注别名于下。” 又谓:“宋世之词,皆登诸弦管,今则既不入歌,则当取其易于成诵者,安用彼诘屈牙者哉?……兹集调之太聱牙者不录。” 又云:“近见有创新调为自度曲者,虽才人不难自我作古,然亦无异于后人杜撰古乐府名目也。兹集调名不见于谱者不录。” 又云:“宋人词多不著题,盖有即咏本意,其他什九皆言情及四时景耳。若尽著题,必连篇云:春景、春景、闺情、闺情、亦觉可厌。兹集惟咏物、吊古、赠答著题,馀余悉不用。” 关于词分小令、中调、长调,则云:“不知何人画此界限,朱竹垞太史曾斥而非之。然既有此名,仍之可也。今定小令为一卷,中调为一卷,长调为二卷,依《草堂》例。” 以上观点,皆与《倚声》、《瑶华》诸选家有所不同,然亦有可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