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词选(历代词选集叙录)(第14/21页)

朱氏辑此书,初意自出手眼,选录唐宋金元四朝雅正之词,示学者以规矩,而排除《草堂诗馀》之不良影响。故其选晏、欧、苏、柳、秦、黄诸家词,去取极严。吴文英、王沂孙、周密、张炎之词,所取特多,则以为宋词之极诣在此。若其全书选录标准一律如此,则其书当不失为一家之言。惜朱氏同时又有网罗文献之志,好奇多爱,广搜之稗官小说,逸书秘笈,凡有片词可采,辄以录入。则其功又在拾遗补阙,辑佚存人。宗旨两歧,规矩各别,是其失矣。

朱氏于《发凡》中列举纂辑此书时采录书目,未得见录书目,非但昭示著书态度之郑重,亦可使后人藉此以知当时词籍流传情状。以朱氏之孳孳于词者数十年,遍览中秘书,南北藏书家所蓄古籍,经眼者多,然犹未得见四卷本张子野词、陶南村钞本白石道人词、足本《山中白云词》、汪元量《水云词》、曹冠《燕喜词》、袁去华《宣卿词》、曾慥《乐府雅词》、赵闻礼《阳春白雪》、周密《绝妙好词》,盖此诸书当时尚未发现也。至如蔡柟、张孝忠、林淳、钟将之诸家词,朱氏以只字未见为恨。今则《永乐大典》残帙中已可辑得数阕。唐圭璋辑《全宋词》,已悉得而收之,可以弥朱氏之遗恨矣。

朱氏为清词浙派之开山,其辑此书,虽自谓以夺《草堂诗馀》之席,实亦将以塞当时云间词派之敝。且其书搜罗浩博,所徵采诸书,里闾儒士,犹未能具得,故问世以后,即为学者所尊崇。《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盛称之,以为朱氏“立说大抵精确,故能选择不苟如此。” 王昶亦言此书“为后世言词者之准则。” (见《明词综》序)然自张氏《词选》、周氏《词辨》出而树常州之赤帜,其论词主北宋,尚比兴,朱氏之说,颇受讥弹,于此书亦渐生非议。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斥之为“不知词之本原” 。文廷式云:“自朱竹垞以玉田为宗,所选《词综》,意旨枯寂。后人继之,尤为冗漫。以二窗为祖祢,视辛刘若仇,家法若斯,庸非巨谬。” (见《云起轩词钞》自序)王闿运亦谓朱氏“所选如黄茅白苇,其所作乃如嚼蜡。” (见《湘雨楼词》序)又云:“取《词综》览之,所选乃无可观。” (见《湘绮楼词选》自序)盖词学门户既别,毁誉顿变,书之废兴冷热,固文学风尚有以转移之也。

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云:“自竹垞太史《词综》出而各选皆废。各家选词,亦未有善于《词综》者。惜彼时宋元善本书匿而未出,仅见毛氏所刻与世俗流传刊钞各本,每有错脱。梓时又多帝虎之误,均未校改。” 此则朱氏书之又一失也。丁氏于其《词话》中为正误数十条,仅得一斑,谬误处尚不在少数。万红友作《词律》,即据此书所载词考定句格音律,遂有承此而误者,此又朱氏书之贻害也。

丁氏词话又云:“陶凫香宗伯以竹垞太史《词综》采摭未广,竭数十年力,搜罗荟萃,成补遗二十卷。虽经杨伯夔、吴更生诸君参详校订,而鲁鱼亥豕,尚所不免。且间有脱字衍字,未经校定。” 陶凫香为吴县陶梁,壮年馆于青浦王昶家,为王氏辑《词综》及《湖海诗传》。中年后入仕,犹不废词学,所著有《红豆树馆词》八卷。此《词综补遗》二十卷,丁氏云刊于道光中,余未尝见。

许昂霄有《词综偶评》,为其读《词综》时之札记,附刻在其《初白庵诗评》中,此亦读《词综》者所宜参考者也。

(二八)清绮轩历朝词选

《清绮轩历朝词选》十三卷,华亭夏秉衡选。秉衡字平千,号谷香,清乾隆十八年举人,官陕西盩厔县知县。著作有《清绮轩集》,余未尝见。词选有乾隆十八年沈德潜序,又夏氏自序。则此书成于举孝廉入仕之前也。全书所录,唐宋人词居其半,元明词仅取一二。清词篇什,几与两宋相埒。论其体例,颇不相称。然夏氏于《凡例》中已申明之,博于今而约于古,是其书取舍之宗旨也。当时《词综》、《历代诗馀》已出,为历代词选之巨帙。专录本朝词者,则有《倚声集》、《瑶华集》,卷帙亦富。夏氏约取古今词,成此一编,使寒士可得而有,故一时盛行,与《白香词谱》同为乾嘉间学词者之津梁。流行既广,毁誉不一。《白雨斋词话》极诋之,其言曰:“《清绮轩词选》大半淫词秽语,而其中亦有宋人最高之作。泾渭不分,雅郑并奏,良由胸中毫无识见,选词之荒谬,至是已极。” 然今人任中敏则云:“《清绮轩词选》向以纤艳为人诟病,但选旨惟一而分明,选材俱符其选旨,论选集之体例,则甚觉其合。较之无一定宗旨,踳驳凌乱者,固有作用矣。” (见《词学研究法》)两家对此书之评品,判然二极,良可异矣。按夏氏《凡例》云:“词虽宜于艳冶,亦不可流于秽亵。尝见韩魏公、寇莱公、赵忠简勋德才望,昭映千古,而所作小词有‘人远波空翠’、‘柔情不断如流水’、‘梦回鸳帐馀香嫩’等句,非不尽态极妍。然不涉绮语,故不为法秀道人所诃也。是集所选一以淡雅为宗。” 此即任氏所称选旨唯一而分明也。

今按其集中所录,侧艳之作虽多,要皆能以淡雅为度。陈廷焯乃斥之为“大半淫辞秽语” ,斯亦过矣。夏氏生当乾隆初年,亦云间词派中人,其选词标准,仍取唐五代北宋一流。东坡、稼轩豪放之作,梦窗、玉田雕缋之词,取录甚少。故奉浙派为圭臬者,憎其纤艳凡俗;主常州者亦病其纯取赋体,比兴不足。自茗柯《词选》出而此书渐归隐晦。此亦词学风气转移使之然也。

此书乾隆初刻本为巾箱小本,每半页六行,行十二字。版刻甚精,今已不易得。咸同以后,词风再变,“纳兰” 、“忆云” 、“水云楼” 词脍炙人口,而此书又应运而显。光绪二十一年,有满人荣勋字仲铭者,为重刻大本,以应需求。卷端改书名为《历代名人词选》,版心则仍题《清绮轩词选》。此本流传甚广,今可得者,皆此本也。

(二九)昭代词选

《昭代词选》三十八卷,吴县蒋重光子宣选辑,吴县张玉穀荫嘉、元和沈光裕瞻文参定。清乾隆三十二年丁亥刻本。卷首有蒋重光所撰凡例五页,又序文二页。凡例述其选词宗旨,颇有与其他选本甚异者。其第一条云:“前明科甲臣工又入仕本朝,如吴梅村、龚芝麓、曹秋岳、梁苍岩等,诸人词俱名家,然取冠本朝,殊乖教忠之道;一概置而不录,于体为宜。” 按吴梅村等既入仕于清,便为清人。从来选录清代诗文者,未尝以其为降臣而屏弃之。康熙帝选《历代诗馀》,亦收此数家之作,列于“本朝” ,未予斥退。此诸人于明则为贰臣,蒋氏如编选明词,即不宜以此数家入选,“免乖教忠之道” ,今所选乃其本朝之词,此诸人实清代最早之词家,于清词甚有影响,岂可退而不录。蒋氏编词选而以“教忠” 为宗旨,此其所独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