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词选(历代词选集叙录)(第13/21页)

《例言》之六云:“善为词者,命意欲高,亢激不可。选语欲丽,雕琢不可。措辞欲近,俚俗不可。设色欲鲜,堆砌不可。下字欲隽,纤巧不可。言情欲深长,淫亵不可。吊古欲慷慨,咆哮不可。咏物欲精细,穿凿不可。赠答欲婉挚,率直不可。写景欲清新,平弱不可。擬古欲镕化,蹈袭不可。全意欲贯串,敷衍不可。押韵欲稳当,强叶不可。短调欲简警,庸淡无奇不可。长调欲顿挫,头上安头不可。至于用字犯重,亦当避之。有意而犯,无妨也。” 此一则论作词法甚佳,然已非本书选词凡例。本书所选词,若以此绳之,多有不合格者矣。

《例言》后有本书入选词人姓氏录,仅一百二十人,各著姓氏、名字、籍贯及词集名,而不具官职爵秩,《例言》云:“嫌其类于《搢绅便览》也。” 此又与《倚声》诸集不同。然清初词集、亡佚者多,词人生平,有不可考者,著明官爵,在当时固未免俗气,在后世则又惜其未详矣。

此书惟有辟疆园刻本一种,分装四册,每半页十行,行二十一字。

(二五)古今词选

《古今词选》十二卷,清吴江沈时楝焦音选,长洲尤侗、秀水朱彝尊定。卷首有康熙五十三年顾贞观序,又五十四年七夕沈时栋自序,则此书殆刊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序后有《选略》八则,明其凡例。其第一则云:“古今选本,若《绝妙好词》、《唐词小令》、《金荃》、《兰畹》《万选》、《广选》、《草堂》及汲古阁《宋词六十家》、《倚声》、《词综》、《花钿》、《十六家词》、《浙西六家》、《今词初集》、《清平初选》、《西泠词选》、《名家词钞》及各家专集,指不胜偻,而独古今合刻者,未睹成书。况国朝人文蔚起,霞烂云蒸;碧海珊瑚,须罗铁网。是集悉从秘本钞辑,新颖夺目,有未经传诵于世者,庶自古迄今,上下搜罗,略无遗憾。” 按此则列举古来所出词选,而谓皆未有古今合刻者,其言甚谬。《金荃》、《兰畹》、《草堂诗馀》,皆宋人所编,兼收唐宋人之作,岂非古今合刻乎?汲古阁《宋六十家词》、《十六家词》、《浙西六家词》、《名家词钞》,皆汇刻专集,非选本也。明季有《古今词统》,《古今诗馀醉》、康熙十七年有《古今词汇》,皆古今合刻之词选,而为当时盛行之书,沈氏不容不知,乃没而不举,自诩其创制,岂不妄哉?顾序称其书历三十馀年而成。沈氏《选略》亦云:“是集探讨三十馀年,久欲付梓。兹得费梅原先生捐俸寿枣,始遂夙怀。” 则沈氏编辑此书,在刊版前三十年,其时《古今词汇》亦已问世,先例犹新,岂可云“未睹成书” ?若其所谓“秘本钞辑” 云云,俨然书贾广告,亦可知其纂刻此书,不特沽名,亦且牟利而已。

《选略》第二则述其选词标准云:“是集雄奇香艳者俱录,惟或粗或俗,间有败笔者置之。即名作不登选者,犹所不免。如坡公‘大江东去’,虽上下千古,脍炙齿牙,然公瑾当年,奚待小乔初嫁而后雄姿英发耶?是亦此词之白璧微瑕也。四方同志,幸勿以强作解事见诮。” 此论可谓奇绝、谬绝。以雄奇香艳为选词标准者,古来未闻。从来论东坡此词者,亦未尝以此言为败笔。沈氏独发此论,大类酷吏断狱,此岂能解词者哉?大抵此书于古人词则随意钞录,于今人词则或从已出选本中窃取,或则逢人乞稿,得即编入,实未能精于抉择,其自夸为从秘本钞辑者,必此类也。清初人词选,此本最为下劣。民国十九年,居然有扫叶山房石印本为之流传,而清初其他较佳之词选,反而日就湮没,此亦好书之一厄也。

(二六)兰皋明词汇选

《兰皋明词汇选》八卷,题“西吴胡胤瑗殿陈、李葵生西雯、顾景芳宋梅同选” 。卷首有康熙壬寅三家序各一篇,又凡例十三则,入选词人姓氏六页,凡二百十二人。凡例称“是集肇自亥冬,成于今夏。” 则选集之役,始于康熙五十八年己亥,刊版成于康熙六十一年壬寅(1722)也。

胡殿陈序云:“明自刘杨而后,作者辈出,惜选家未以专本见。若顾汝所、钱功父、沈天羽、陈仲醇诸本,非网罗未广,即远近杂陈。” 凡例云:“明词之选,前此不下数十家,第先后相仍,罕闻专集。以故或失则滥,或失则疎。是选为一代全书,搜揽历年,既非窥豹,而参同考异,宁刻毋宽。较之昔人,不翅删其什五,则耳目之间,盖已新其七八矣。” 可知在此以前,明词虽有选录,皆厕于唐宋元词之间,不成专集。此本则“博搜三百年骚雅,纵陈而扬扢之。” 有明一代词家之总集,断代为编,实始于此。胡序有云:“大抵词不难于取,而难于去;不难于多,而难于少。去斯精,少斯富,此余辈汇选之意也。” 凡例中又述其选词标准云:“雅意精简,知交名位,概不滥竽。” 可知其取舍之间,未尝不谨严将事。然统观全书,庸陋之作,往往而是。此或由于明词标格,本不能高,一也。其中不免有因人而存者,二也。三家手眼,不称斯役,三也。词后辄有三家评语,亦无深语,此可知矣。虽然,此书纂于明社初屋之时,兵燹之馀,典籍散亡,此三人者汲汲于收拾前朝文献,录为此编,其志固可尚,其功亦不可没也。其时朱彝尊既辑《词综》,复从事于选采明词,青浦王昶得其遗稿,又增广之,遂成《明词综》十二卷,刻于嘉庆七年。后来居上,诸明词选本皆废而不传。然朱王两家当亦尝取材于此书。

此书后附刻《诗馀近选》二卷,皆李西雯、胡殿陈、顾宋梅、闻西昆仲、孙质声、郑孚尹六家之词,各系师友评语,犹未脱明人声气标榜之习。卷首有吴门许虬竹隐序,称“鸳湄诸子,遂以乐府名家。岁在摄提,先梓其所为《诗馀近选》一集。” 因知此集亦刻于康熙六十一年壬寅。此六家者,皆嘉兴人也。

(二七)词综

《词综》三十六卷,清朱彝尊辑,汪森、柯崇朴、周汏助成之。卷首有康熙十七年戊午汪森序,又朱彝尊撰《发凡》十六则。彝尊论词,以为词至南宋始极其工,至宋季而始极其变。故作小令当宗北宋,作慢词当法南宋,而以姜夔、张炎为正宗。宋人词选,若《乐府雅词》、《绝妙好词》诸书,清初犹未流传。毛晋所刻《宋六十一家词》以外,宋词人别集,传本尤稀。词家所奉为圭臬者,惟《草堂诗馀》一刻。朱氏病其所收词最下,而其书最传,欲有以夺之,遂选录唐以来迄元人词得一十八卷,名曰《词综》。逾数年,广为二十六卷。汪森又从苕霅间藏书家抄得四卷增益之共三十卷,刻以行世。凡观览宋元词集一百七十家,传记、小说、地志总三百馀家,历时八载而后成书。此皆汪森叙言所述也。然《四库全书》著录本则此书为三十四卷,今代传本则三十卷之后,尚有补人三卷,补词三卷,共三十六卷。嘉庆初,青浦王昶又增辑补人二卷,合而刻之,是为三十八卷本。今日所传者,皆此本也。中华书局据王氏三泖渔庄刻本印入《四部备要》,题云:“据原刻本校刊” ,非也。原刻本当为康熙时所刻三十卷本。其后有三十四卷本,三十六卷本,皆汪森所增补。此三本余皆未见,盖自王氏刻本行,而前此诸刻本皆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