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军争第七(第10/12页)
双方百万大军在那儿耗了三年,两国都要被拖垮了,经济濒临崩溃。赵王本来是贪图上党之利,结果上党在屁股底下还没坐热,全国都要被拖垮。这样拖下去,肯定不行!这不是偷鸡不成蚀把米,是蚀了全国所有粮仓!
但是不拖又行不行呢?
他顾不上了。
赵王对廉颇的不满已经到了顶点,他必须改变!但却不知道改变并不等于解决问题,甚至可能更糟。连廉颇都不能打,其他老将,更不消说,只能用年轻人了。你们也许说赵括不行,但我清楚其他人没有行的,就赵括还没试过,我就赌他一把!
我们的很多决策,大抵也和赵王差不多。我们总是想解决问题,却顾不上我们为解决问题而作出的举措,并不能解决那问题,反而会带来新的问题,甚至是灾难。
如果让我们回到两千多年前,去做赵王,我们又应该如何决策呢?
猛将,就是对方猛的时候就躲起来。等对方没力气了,我就猛了
原文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华杉详解
锐卒勿攻。
“锐卒勿攻”的“锐”,和前面“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的“锐”,是一个意思,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敌军锐气正盛的时候,避他一避,熬他一熬,等他兴奋劲过了,饿了、渴了、累了、倦了、疲了,再打。
还是治气。
这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强项。
前面学过他打窦建德的战例,就是“锐卒勿攻,击其惰归”。今天再学两个。
先看打刘武周,也是这么打的。
刘武周本是隋朝将领,隋末天下大乱,遂起兵造反,自称皇帝,又得了突厥外援,一路势如破竹,和唐交兵,连胜数阵,李元吉被他打得落花流水,弃晋阳城(太原)而逃,李渊集团的老巢都被他占了。黄河以东,尽归刘武周。
李渊被他打怕了,说:“贼势如此,难与争锋,宜弃大河以东,谨守关西而已。”李世民说:“太原,王业所基,国之根本;河东富实,京邑所资。若举而弃之,臣窃愤恨。”并主动请缨,亲率三万精兵,平刘武周以克复太原。
这就有了柏壁之战。
李世民率军乘坚冰渡过黄河,与刘武周部将宋金刚在柏壁对阵。李世民和李道宗登高观察,问李道宗:“敌人兵多,来邀我战,你看如何?”
李道宗回答:“群贼锋不可挡,易以计屈,难与力争。”
李世民说,咱俩想到一块儿了,“金刚悬军深入,精兵猛将,咸聚于是,武周据太原,依金刚为扦蔽,军无蓄积,以虏掠为资,利在速战。我闭营养锐以挫其锋,分兵冲其心腹,彼粮尽计穷,自当遁走。当待此机,未宜速战”。
“锐卒勿攻”。这时候,宋金刚的锐气,正在顶点。李世民就跟他熬,熬了他整整五个月,坚壁不战,只是派军骚扰,断他粮道。金刚粮尽,锐气全没了,只得退军。
他一退,李世民就“击其惰归”,猛追,一昼夜追了两百里,打了八仗,唐军三天没解甲,两天没吃饭,将领们说差不多了,不能再追了,让大家休息休息,等兵粮齐备,再打不迟。李世民说,我早就想透了,接着追,接着打,就这一战彻底打垮他!继续追击,抓住宋金刚主力,一战歼灭。刘武周见大势已去,弃太原城逃往突厥,不久为突厥所杀。刘武周政权就灭亡了。
李世民征薛仁杲(gǎo),还是一样。
薛仁杲十余万兵马,兵锋正锐。李世民还是那一招,锐卒勿攻。诸将请战,李世民下令:“敢言战者斩!”相持六十多天,薛仁杲粮食吃完了。没了粮食,部下开始有来投降的,因为这边到点就开饭,那边没有饭啊。
李世民看敌军锐气已失,离心离德,说:“可以战了。”
先派出饵兵,把敌军中还有斗志的人诱出来,再把他剩下的锐气泄一泄。
就派总管梁实分兵到浅水原设营。薛仁杲部下猛将宗罗睺(hóu),一贯骄悍,两个月求战不得,憋得都要炸了,尽出精锐攻打梁实。梁实坚壁不出,继续耗他,宗罗睺攻得更急。
李世民等宗罗睺锐气体力都耗得差不多,亲率大军投入战场,大败宗罗睺。宗罗睺一退,他就穷追猛打,一直追到薛仁杲城下,调集大军把他围了。薛仁杲心惊胆裂,开城投降。李世民把他押送到长安,斩了。
隋末英雄辈出,李密、窦建德、刘武周,都是牛人。可惜出了一个千年一遇的超级猛人,李世民,就都给收拾了。
李世民能打,主要是他知道什么时候不能打。李世民最猛,是他知道在对方猛的时候就躲起来。等对方没力气了,他就猛了。而且都不打第二仗,一次就收拾干净,都给他算绝了。
为什么很多人读书都白读了?因为不是学习型读书,是纠错型读书
读书之病,在于有胜心。读书要有收获,关键在于有正确的读书观。
原文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华杉详解
饵兵勿食。
敌人下饵诱你,你不要咬钩。
梅尧臣注解说:“鱼贪饵而亡,兵贪饵而败。敌以兵来钓我,我不可从。”
战例是曹操饵刘备、文丑。
曹操与袁绍作战,斩颜良,解白马之围后,亲率数百骑兵押送粮草辎重撤退,与刘备、文丑数千追兵遭遇。诸将震恐,以为敌骑太多,不如还营。荀攸说:“此所以饵敌也,安可去之?”于是抛弃辎重,解鞍放马,引诱袁军。刘备、文丑果然争抢辎重。袁军士兵都忙着抢东西,没有战意。曹操率军上马,冲杀进去,又斩了文丑。
杜牧给了完全不同的注解,他说“饵兵勿食”的意思,是敌人丢下的食物你不要吃,小心有毒!“敌忽弃饮食而去,先需尝试,不可便食,虑毒也”。
他还讲了一个战例。
后魏文帝时,库莫奚侵扰,诏济阴王拓跋新成率军讨之。拓跋新成兑了很多坛毒酒放军营里,敌人来攻的时候,他就假装不敌,弃营而去。敌人攻入空营,得了许多酒,大喜,开怀畅饮,酒酣毒发。这时新成再杀回来,不费吹灰之力,俘虏万计。
杜牧注解得对不对?当然不对。孙子的原意,肯定不是提醒你不要吃不认识的叔叔给的食物。但是杜牧注解错也无所谓,错得有价值,让我们知道了还有毒酒破敌这个战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