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各国设计简史(之一)(第16/28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艾舍因为反对纳粹、拒绝参战而受到过迫害。战后,他开始在慕尼黑艺术学院学习雕塑,并于1947年在乌尔姆设立了自己的工作室。1953年,艾舍参与了乌尔姆设计学院的建校工作并在该校担任教学工作。为了促使学生参加设计实践,该校成立了E5(Entwicklungsgruppe 5)工作组,参与一些校外项目的设计工作。1969年,在艾舍的领导下,E5工作组深度介入了德国汉莎航空公司的平面设计工作,并设计了该公司的企业标志(Logo)。
慕尼黑奥运会的工作人员制服。
德国设计师卢吉·科拉尼设计的太空风格厨房。
慕尼黑奥运会主会场上的标志。
卡尔·迪梯尔特(Karl Dittert)主持的VOKO公司发展团队(VOKO Development Team)采用模数单元设计的M.E.P.工作台。
赫尔穆特·巴特兹纳1964年设计的宝芬格椅子。
艾斯林格设计的苹果IIC型个人电脑。
艾斯林格为韦嘉公司设计的塑料彩电(Wegavision 3000)。
艾斯林格为索尼公司设计的特丽珑彩色电视机。
1966年,艾舍受1972年慕尼黑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的委托,担任了那届运动会的设计负责人。奥托·艾舍创作了一系列的象形图标,令运动员和观众能通过视觉传达,直观地了解大会日程、比赛内容、场地安排等各方面的资讯。艾舍利用网格系统进行设计,加上采用了鲜明的色彩,使视觉效果清晰、有力。美国交通部1974年设定的DOT(Department of Transpotation的缩写)图形标志系统(DOT Pictograms),就是在艾舍设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这套象形图标系统很快就被应用在世界各地的主要机场、火车站和交通枢纽里。艾舍和他的设计团队还为这届奥运会设计了工作人员的制服,以及奥运会历史上第一个吉祥物——名叫瓦尔迪(Waldi)的带有彩色条纹的腊肠狗。
奥托·艾舍对于字体设计也很有贡献,1988年,他设计了全套的“罗梯斯”字体(Rotis Font Family)。这套字体因为容易阅读、高度统一而得到广泛应用。
1970年代里爆发的能源危机对德国经济造成巨大冲击,社会上对未来的悲观心态,促成了末日临头般的反美学心态,曾经被视为未来世界新材料的塑料,被当作浪费的代表。工业设计师们绞尽脑汁,设法尽可能地降低成本、节省开支。“小才是美”成了1970年代中的新口号,不仅使得德国的汽车工业转向节省能源的小车设计,更令德国设计界重新对于设计的目的、设计的责任进行反思。
进入1980年代以来,德国的企业日益面临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德国的设计虽然具有很多优点,但是,在以美 国汽车行业推行的“有计划废止制”为中心的消费主义设计原则下涌现出来的各种日新月异、五花八门的新形式产品面前,以不变应万变的德国设计显得相当困窘。因此,出现了一些新的独立设计事务所,以期能为企业提供富有竞争力的设计服务,来与美国、日本这些国家的高度商业化的产品竞争。其中最突出的一家设计公司,就是“青蛙设计”(GROG Design)。
哈特穆德·艾斯林格(Hartmut Esslinger, 1944— )是青蛙设计(FROG Design)公司的创始人。成立于1969年的青蛙设计是最成功的德国设计事务所之一,过去将近半个世纪里所获得的将近1000个设计奖项足可以证明这一点。不过,事务所的名称其实和青蛙并无干系,FROG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的缩写。这家设计事务所最初设在德国的穆塔兰根(Mutlangen, Germany),后来搬去了美国加州,现在总部设在旧金山,拥有超过600名员工,已经发展成一个国际性的大型设计公司,业务内容涵盖人体工程、机械、电力、软件工程、工业设计、互动设计等范围。
艾斯林格1944年出生在黑森省布兰市(Beuren, Black Forest),其职业生涯始于1969年,当时他还是德国施瓦本格明德设计学院(Hochschule für Gestaltung Schwäbisch Gmünd)的一名学生,在设计了一座收音机-电钟之后,25岁的他成立了自己的设计工作室,这就是后来的青蛙设计。艾斯林格为自己公司的第一位客户、前卫的德国电子产品公司韦嘉(Wega)设计的塑料彩色电视(Wegavision 3000)和音响系统(Wega System 3000)立即为他赢得了国际声誉。后来他又为日本索尼公司设计了索尼特丽珑(Sony Trinitron, 1975)彩色电视机和一些个人音响产品,他设计的一套音响组合——索尼-韦嘉音乐概念51K(Sony-Wega Music system Concept 51K)成为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的藏品。在与索尼合作的过程中,艾斯林格学到了很多,增进了对全球市场的了解,并且熟悉了索尼在创造面向大众市场的良好设计的电子产品方面的策略。
布劳恩产品设计(Braun Product Design)团队设计的小型Aromaster咖啡壶(1971)。
慕尼黑奥运会的Logo。
奥托·艾舍主持设计的汉莎航空公司机场标志。
奥托·艾舍设计的罗梯斯字体。
欧宝卡德特房车。
丹麦设计师维尔纳·潘顿设计的『远见』室内空间。
慕尼黑奥运会宣传海报。
慕尼黑奥运会吉祥物的设计。
奥托·艾舍主持设计的慕尼黑奥运会部分象形图标。
1982年,艾斯林格和青蛙设计开始与苹果公司合作,他的理念是:计算机不应该是一部冷冰冰的机器,而应该是为人提供帮助的服务员。艾斯林格设计的苹果IIC型电脑,将主机、视窗和键盘合成一体,所有的部件都适合人体尺寸,色彩也采用了柔和的奶油色,增强电脑的亲和力。经过将近10年的努力,他们创造的“白雪公主”设计语汇(Snow White design language),从1984—1990年应用到苹果公司所有的产品线上,将苹果从“硅谷新进”打造成一个著名国际品牌。从此,数码产品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科技性消费品。数码时代的开启,成为这10年中一个最令人瞩目的现象。
青蛙设计的重要项目还包括:德国汉莎航空公司的国际企业形象、主要航站设计及品牌策略咨询;欧洲最大的软件企业、德国SAP公司的企业标志和客户互动软件设计;微软视窗的品牌设计和客户互动设计,西门子(Siemens)、日本电气公司(NEC)、奥林帕斯(Olympus)、惠普(HP)、摩托罗拉(Motorola)、通用电气(GE)等企业也都是青蛙设计的重要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