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各国设计简史(之一)(第18/28页)
维特拉最初起源于威利·费赫尔巴姆(Willi Fehlbaum)1934年在瑞士创办的店铺装修生意,1950年,维特拉家具制造公司(Vitra GmbH, Weil am Rheim)在德国莱茵河畔的威尔成立,由威利的长子罗尔夫·费赫尔巴姆(Rolf Fehlbaum, 1941— )主持,通过从赫尔曼·米勒公司获得的认证,生产一些由查尔斯·伊姆斯夫妇、乔治·尼尔森设计的家具,例如著名的伊姆斯休闲椅(The Lounge Chair, 1956)、棉花糖沙发(Marshmallow sofa, 1957)等产品。
大众车厂推出的新一代甲壳虫车。
梅赛德斯-奔驰公司推出的Smart小车。
柏林墙的坍塌(1989)。
1977年,罗尔夫·费赫尔巴姆担任了公司的首席执行长,这位抱负不凡的企业家十分注重提高维特拉的设计水平和营造公司的企业形象。他的脑子里总有层出不穷的新主意。他不惜重金,邀请了一批建筑名家来为公司做设计,以出色的建筑来营造公司的形象。其中,英国建筑师尼可拉斯·格林姆肖(Nicholas Grimshaw, 1939— )和意大利建筑师安托尼奥·希特里奥(Antonio Citterio, 1950— )设计了工厂的厂房;美国建筑师佛兰克·盖利设计了维特拉设计博物馆(1989);英国建筑师扎哈·哈迪德(Eaha Hadid, 1950— )设计了公司的消防站(1993)。受邀的建筑师还包括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葡萄牙建筑师阿尔瓦罗·西塞(Alvaro Siza, 1933— )、瑞士的雅克·赫尔佐格(Jacques Herzog, 1950— )和皮埃尔·德·梅隆(Pierre de Meuron, 1950— )等一批普利兹克建筑大奖获得者。
1980年代末期,公司更先后聘请世界各国的前卫设计师,推出试验性的“维特拉首创版”系列,虽然只是制作了原型,或是限量版生产,却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有:日本设计师仓俣史朗的“月亮有多高”扶手椅(How High the Moon armchair, 1986),捷克设计师波里克·西普克(Borek Sipek, 1949— )设计的“喔塔-喔塔尼克椅子”(Ota Otanek chair, 1988),法国设计师菲利普·斯塔克的路易二十可堆叠椅子(Louix XX stacking chair, 1992),以及美国设计师佛兰克·盖利的“老祖父椅子”(Grandpa chair, 1993)等。
在罗尔夫·费赫尔巴姆的领导下,维特拉逐渐成长为欧洲最重要的家具厂商,生产各种家庭、办公室和公共场 所家具。
维特拉设计博物馆不仅拥有世界上最齐全的椅子设计藏品,还经常组织一些高水准的设计展览,例如“100件大师之作”(100 Masterpiece)、“基础事物”(The Essence of Things)等,在欧洲和美国巡回展出。除了为成名的大师举办回顾展之外,维特拉还为一些崭露头角的新一代设计师举办个人作品展,如法国设计师罗南·波劳列克(Ronan Bouroullec, 1971— )和恩万·波劳列克兄弟(Erwan Bouroullec, 1976— )、巴西的设计师休姆博托·坎姆帕纳(Humberto Campana, 1953— )和费尔南多·坎姆帕纳(Fernando Campana, 1961— )兄弟、德国设计师康斯坦丁·格里克(Konstantin Grcic, 1965— )等等。一方面通过这些展览推广设计,提携新人,一方面也由此而提高公司的知名度和声誉,实在是非常有远见的做法。
另一家具有代表性的公司是家具制造厂商穆尔曼(Moormann)。该公司对传统技术、新潮设计都十分关注,与康斯坦丁·格里克、阿克塞尔·库福斯以及安德里亚斯·布兰多里尼等新一代设计师中的佼佼者密切合作,设计的新一代的家具在顾及功能的前提下,增添了趣味性、娱乐性的因素,色彩明快,尤其受到年轻一代消费者广泛的欢迎。
我们可以用迈耶·沃根雷特(Meyer Voggenreiter)设计的“僧侣家具”(Monk Furniture)——一整套用硬木和金属制成的桌子、椅子、凳子作为今日德国设计的一个代表:坚实的手工艺传统与高精的计算机设计技术完美地结合,充分表现出精准高超的工艺水平和严谨克制的设计品位。值得提及的是,在新德国设计浪潮中,“五边形”工作室的“合谋”书架,正是由迈耶·沃根雷特主持设计的,对比一下“合谋”书架和“僧侣家具”,不难看出其中的联系和发展来。
(1)康斯坦丁·格里克
穆尔曼公司生产的组合书架,是由阿克塞尔·库福斯设计的。
康斯坦丁·格里克设计的『塔姆,塔姆,汤姆,汤姆』桌子。
康斯坦丁·格里克设计的『一号椅子』。
波里克·西普克设计的『喔塔-喔塔尼克』椅子。
迈耶·沃根雷特设计的『僧侣家具』。
穆尔曼公司生产的移动书架(Easy Reader Bookcase)。
穆尔曼公司生产的茶几书架。
康斯坦丁·格里克(Konstantin Grcic, 1965— )是新世纪里最有影响的德国设计师之一。他善于将工业美学与实验性的艺术元素结合在一起,其中不少作品,如“一号椅子”(Chair One, 2004)、“五月天”灯具(Mayday, 1999)等都已经被广泛视为新世纪里的设计经典。
康斯坦丁·格里克1965年出生在慕尼黑市,年轻时曾在著名的英国多赛特郡约翰·马克皮斯工艺学校(John Makepiece School for Craftwmen, Dorset)学习精细木工。1988—1990年又在伦敦的皇家艺术学院学习设计。这些经历,使他得以对英国的工艺美术传统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并将此与德国传统的深思熟虑,以及对历史素材的偏好结合了起来。
1991年,康斯坦丁·格里克在慕尼黑创立了自己的设计事务所,设计家具、产品和灯具。他在职业生涯初期,深受极简主义设计师贾斯帕·莫里逊(Jasper Morrison, 1959— )的影响,至今,他的设计仍然具有简洁、低调的特点。然而,他并不是肤浅地将极简主义仅仅当成一种时髦风格,而是在简洁的外形中,讲究功能,注重人体因素,结构严谨,加工精确,带有幽默感。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他喜欢“任何人一眼就能明白”的家具(*1 )。他设计的桌子、椅子、书架、储物柜既具有经典的简洁冷峻,又有高度工业化的感觉,常常采用不寻常的比例或特别的材料——层压木料、瓦楞铁板等等。他的客户包括许多知名的厂商,如德国的维特拉(Vitra)、克鲁普斯(Krups)、穆尔曼(Moormann),日本的无印良品(Muji),美国的惠而浦(Whirlpool),意大利的卡别里尼(Cappellini)等等。他的作品多次荣获设计大奖,并收到很好的市场效果。他设计的五月天灯具,荣获2001年金罗盘大奖,并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收藏。